珊瑚保育成果

© Jason Lau / WWF-Hong Kong

2023年8月
珊瑚修復工作坊

WWF香港分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珊瑚學院舉辦珊瑚修復工作坊,65塊珊瑚碎片由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育養後移植到吐露港鳳凰笏,為日後擴大行動規模奠下穩固根基。

2023年5月
開展「珊海無盡」行動

WWF香港分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珊瑚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出「珊海無盡」行動,進一步實踐珊瑚修復、海洋保育及教育等工作。

2021
環保基金-潛愛海洋

© Anniqa Law

休閒潛水活動在香港倍受歡迎,尤其於夏季,越來越多人參與潛水訓練課程和考取潛水牌照。WWF於2021年夏天所進行公民科學潛水影響調查,潛水員傾向低估自身潛水行為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其後,WWF邀請了 100 名潛水教練、教練訓練官及潛水課程總監,制定了一套附有海洋保育信息的潛水訓練指引提示卡,協助他們選擇適合的潛水訓練地點,讓潛水員了解基礎的珊瑚知識。並與連鎖水上運動店的合作,一同推廣海洋有善水上活動。
2019
珊瑚拯救小隊

在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信望未來」的支持下,WWF與中文大學珊瑚學院首次共同策劃公民科學珊瑚修復計劃,召集了20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在專家指導下,調查珊瑚群落的健康情況及收拾掉落的珊瑚碎片,及後放回中大在海底設置的育養平台進行定期監察。是次試驗計劃亦推動WWF與珊瑚學院在2023年進一步合作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期望促進更多以科學為本的研究和制定長遠珊瑚保育策略。

2018
倡議有效海洋保護區管治
WWF香港分會倡議7個「海洋優先保育地點」,當中果洲群島、赤門海峽及吐露港、橋咀洲三個地區均集中保育珊瑚群落。
2016

WWF香港分會聯同多位本地海洋生物專家根據國際準則挑選31個香港的「海洋生態熱點」,當中三分之二的熱點與珊瑚群落有關。

2012

伍澤賡教授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吐露港行動計劃」已完成15年,吐露港一帶珊瑚群落仍未能自然恢復,反映急需更積極的珊瑚保育和修復措拖。

2012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香港首個「海寶圖」, 揭示香港珍貴的海洋瑰寶。透過展示珍貴照片及有趣知識,希望加強市民對香港海洋環境的認識及保護。

2003

賽馬會滙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成立,推動本地海洋教育並成為現時的珊瑚保育基地。

1996
海下灣海岸公園成立,是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
1980年代

WWF香港分會成立海下灣委員會,開展與香港政府合作商討設立包括海下灣在內的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項目。


吐露港的珊瑚覆蓋率曾高達70%,後因嚴重水質污染而一度跌至少於1%。80年代後期政府推行為期十年的「吐露港行動計劃」改善水質。

1800-1939
昔日海下
海下村民以售賣珊瑚骨在窰中燒製成的石灰為生,四個石灰窯均位海下灣海岸公園的東岸,其中兩個狀況相對完好。這些石灰窰為昔日石灰業的印證,足見當時珊瑚的豐盛程度。